‌·

筑牢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记贵阳贵安政法系统“十大政法英模”称号获得者、花溪区司法局孟关司法所杨光琼

来源:贵阳日报     2021年08月26日        版次:A08    作者:

  “多亏你们出面调解,让这笔拖了几年的借款纠纷画上了句号。”近日,花溪区孟关乡孟关汽贸城一民营公司负责人来到孟关司法所,向所长杨光琼表示感谢。

  这起纠纷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间,私营业主罗某等人向孟关汽贸城某民营公司借了1068余万元。但借款到期后,罗某等人均没有按约定时间归 还借款。在多次讨要借款无果的情况下,民营公司负责人来到了孟关司法所寻求帮助。

  在详细了解案情和多次实地走访调查后,杨光琼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由借款人罗某等人以分期还款的方式于2022年12月30日前还清所欠公司的借款本金1068余万元及银行同期利息。

  这次调解,只是杨光琼从事人民调解员26年以来,成功调解的300余起纠纷之一。

  “我们孟关片区有8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寨,60个村民组,常住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辖区有省、市、区大中型企业40余家。由于在城郊接合部,加之驻乡企业较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面广量大,抓好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至关重要。”杨光琼说,这些年来,如何化解各类民间纠纷,成为她和同事的工作重点。

  在杨光琼的办公桌上,除了调解登记本,常年摆放着这些年来调解的土地承包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相邻权益纠纷、农民工欠薪纠纷等各类案件的调解心得。

  “来到调解室的群众都有各自的‘烦心事’。当事人能找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决不能辜负每一位当事人的期盼。”杨光琼说,她摸索出的调解方法就是——仔细倾听当事人陈述案件情况、用心体会矛盾纠纷的起因、耐心与当事人交心谈话、详细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当的调解方案进行化解。

  从走上人民调解员岗位的那天起,杨光琼就把走村入户与当地群众“摆家常”当成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这些年来,为了更好地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她还加强了村(居)综治和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围绕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狠抓综治工作站、调委会、法律援助联络点建设,并聚焦法治建设、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理等重点,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走出了一条有特色、有实效的司法为民之路,当地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满意度持续攀升。

  近年来,杨光琼还按照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把“人民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民众“急、愁、盼、难”问题,积极落实司法行政职能,将人民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孟关司法所根据孟关乡各村居人员变动情况,及时配合乡党委政府调整充实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由乡综治委主任任调委会主任,司法所所长任调委会副主任,乡属各部门负责人任调解委员,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目前,在乡所辖的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都健全完善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并明确一名专职调解员,负责调委会具体事务的处理,各村民小组小组长兼任调解员和义务法治宣传员,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的工作网络。

  今年,杨光琼荣获了贵阳贵安政法系统“十大政法英模”称号,她所在的花溪区司法局孟关司法所也荣获贵阳贵安政法系统“百名先进集体”。“人民调解工作就是想民众所想,忧民众之忧,答民众之惑,解民众之愁。在群众眼里,我不仅体现司法行政干部的形象,也代表着党的形象。作为一名拥有29年党龄的老党员和法律工作者,我将通过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拓宽服务领域,全力做好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让更多的百姓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杨光琼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