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响聚才的时代最强音

来源:贵阳日报     2022年05月23日        版次:A07    作者: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写作组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要全力推进人才汇聚,让贵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贵阳贵安各级各部门要以战略思维、前瞻眼光谋划人才工作,最大限度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要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全环节,以超常规举措推进人才“四大工程”,努力建成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真金白银投入打造人才“强磁场”,真刀真枪破解人才政策“中梗阻”,真心实意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奋力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已从过去的支撑、助推作用,变成现在的引领、拉动作用。近年来,贵阳贵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强省会”行动目标,扎实做好人才引进、培育、服务等工作,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努力让贵阳贵安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推动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以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要进一步多措并举吸引、培养和选拔人才,做好人才各项相关工作。

  凸显党管人才原则,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凸显党管人才原则,是由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所决定的,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绝不是要党委去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党管人才不是要管死人才而是要用活人才,不是去限制人才而是去解放人才,不是排斥人才而是凝聚人才。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管人才的科学化水平。从根本上说,党管人才就是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提供服务,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党管人才要落到实处,一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注重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同时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牢固树立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过来。二要真刀真枪破解人才政策“中梗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向用人主体授权,努力使人才政策更加科学合理,人才机制更加充满活力。三是遵循各类人才成长的规律,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用好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平台,通过“揭榜挂帅”“离岸孵化”“以才引才”等途径,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做大人才总量。四是加速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支撑点的转变。要更加注重人才队伍的质量水平和结构,而不仅仅是提升数量规模;要从过去关注人才“有没有、多不多”,转到今天关注人才“优不优、强不强”。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的重点应逐渐从以往人才的拥有量,转向人才结构的优化和人才效能的提升。

  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环境是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和生产力。对于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来说,环境好,人才则聚,事业就兴旺发达;环境不好,人才则散,事业就衰败。人才环境“生态圈”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等。现阶段人才环境“生态圈”建设重在软环境的营造,因为硬环境的打造需要时间和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软环境建设可以超前进行。具体讲,一是营造社会舆论环境。强化观念创新,树立爱才、重才、求才、聚才意识。二是营造政策法制环境。政策是人才工作的依据和方向,以强化政策创新,推进入才工作的法制化,完善和规范人才的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支持等政策措施,真正使各类人才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和才干,形成宽松的人才政策环境。三是营造创业机制环境。事业需要人才,人才更需要事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搭建平台。以提高人才开发效益为重点,探索引进、培养、激励的新机制,全力建构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创业环境。四是营造服务激励环境。对人才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信任就是亲和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完善人才薪酬待遇、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保障措施,积极主动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一流人才获得一流待遇,着力打造服务效率最高、服务体验最好、人才获得感最强的人才服务环境,加快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竞争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五是营造生活和谐相处环境。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人才工作应当始终遵循的重要方针。人才同样需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同样需要舒适便利、安全优质、相互关爱的生活环境,同样需要人际和谐、平等融洽、合作共事的工作环境。因此,要创造条件,形成一种和谐氛围和宽松环境,激励人才脱颖而出。

  注重人才“保质”期限,挖掘人才价值效能。众所周知,商品是有时间价值的产品,只有在其保质期内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最大价值,进而推之,人才的价值也是有时间因素制约的,只有在其保质期内(即最佳使用周期内〉才能全面展现和深度释放其实用效能与价值潜能。我们必须看到,现实生活中忽视人才“保质期”而导致人才资源浪费的状况时有发生,制约了部分人才在 “保质期”内聪明才智的释放和发挥。最终,黑头发熬成了白头发,人才超出了 “保质期”,难以显示出最佳的使用价值。人才“保质期”是一个不容忽视、异常重要的问题,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一是要讲台阶而不拘泥于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要解放思想,辩证地看待台阶和资历问题。在坚持德才标准的前提下,对特别优秀人才,要及时大胆地使用。二是要预见形势发展,超前锻炼和储备人才,以便人才进入最佳价值期时,拿来就能用。积极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青年人才到基层特别是环境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越是有培养前途的潜在人才越要推到工作一线去经受考验、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同时广开视野,多方集纳,储备、锻炼、培养一批进入“保质期”的准人才队伍。三要尊重实际,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层面人才“保质期”不同的情况,因人制宜,既要大胆选拔年轻优秀人才,又要合理安排使用其他年龄层次的人才,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人才的优势和积极性。要克服在任职年龄上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现象,防止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以保证各类人才都能在“保质期”内发挥出最大价值和效能。

  (执笔: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连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