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进村”闯出产业致富路

——清镇市红枫湖镇民乐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来源:贵阳日报     2022年11月24日        版次:A02    作者: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许发顺 姚方媛

  清镇市红枫湖镇民乐村周边的芦荻哨、大冲、右二、右七等村寨,曾纷纷凭借红枫湖“大水缸”的生态优势和景观优势,发展起乡村旅游、高端民宿或生态农业,在“保湖”中变得富裕。但不临湖不靠江、无厂无矿无作坊的民乐村,在各项发展指标的横向对比中,一时处于全镇下游水平。

  不愿“躺平”的民乐村人,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寻找出路,悄然让村子发生一连串可喜的变化——村内不起眼的“路边店”正在形成特色餐饮产业,民乐牛肉的品牌逐渐打响;杂乱无章的农家小院修葺一新,变成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破损不堪总是让路人灰头土脸的马路变成平整舒适的柏油路,村容寨貌焕然一新;在“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机制催化下,葡萄、辣椒、羊肚菌、茶叶等高效农业方兴未艾,带动越来越多农民增收。

  

  从一家馆子到一个产业——民乐牛肉打响知名度

  冬日到来,民乐村牛肉馆经营户余林生起火炉,让食客随时进屋都感觉暖烘烘的。余林家现在的日子,过得就像火炉上的烧水壶一样,热气腾腾。

  翻开泛黄的老照片,余林想起一家人在外漂泊的时光。那时因为缺土少地,余林和妻子不得不进城打工,但收入仅够维持日常开销,一家人只得租住在孩子学校附近的破旧民房里,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很多年。直到孩子大学毕业,夫妻俩攒下一笔钱后,才决定回村开牛肉馆。

  由于在城里牛肉餐馆有多年的打工经验,余林和妻子已成为“牛专家”,知道如何挑选肉质鲜美的好牛,对牛肉的加工烹饪也十分娴熟。再加上余林家诚信经营,从不缺斤少两,豌豆尖、茼蒿等食材都是从地里现采摘的“鲜货”,所以开业不久,生意就火爆起来,吸引越来越多的食客慕名而来,年净收入30多万元。开牛肉馆,让余林家不但脱了贫,还致了富。

  邻里乡亲看到开牛肉馆生意很好,也想在村里做这种成本不高的生意,就悄悄去余林家偷师学艺。余林夫妻俩非常清楚大家的想法,不但没有将技艺藏着掖着,反而积极教大家怎么把牛肉做得更好吃。“我们觉得单家独户难成气候,连串成街形成品牌效应,才可以带来更多人气。”余林说。

  如今,在民乐村已发展起9家牛肉馆,每年接待食客10万人次以上,带来的经济效益超400万元。不少食客品尝过牛肉后,特意让老板邮寄“牛干巴”给远方的亲朋,民乐牛肉卖到全国各地,美食餐饮产业初具规模。

  民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达志说,村里正在制定特色餐饮发展规划,想要在牛肉馆最集中的彭家寨打造美食餐饮一条街。同时,牛肉馆主们正在自发筹备成立美食餐饮协会,以便更好地管理、运营和壮大美食餐饮产业。

  

  从破烂不堪到赏心悦目——村容寨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民乐村,乡村公路新铺了沥青,沿线农房统一成简约的风貌,院墙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艺术品”,院落经过改造更显静谧宜人,整洁的环境令人神清气爽。

  然而,以前的民乐村并不是这番景致。那时,民乐村内的道路由于建成较久和缺少养护,坑坑洼洼,路两边的民房都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土。“民乐村的面子不好看,年轻人都不好意思带朋友来家中做客,生怕别人嘲笑脏乱差。”村民杨兴兰说。

  民乐村在乡村振兴中抓住机遇,促使其“颜值”发生变化。在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打造中,民乐村刘家寨组入选省级试点,王家寨组、彭家寨组入选贵阳市级试点。公路、房屋立面、庭院环境、公共设施等成为初期打造的重点内容。

  如今,杨兴兰家门前新铺了沥青路,不远处的农贸市场也改造成文化广场。每天吃完饭,杨兴兰总会去文化广场遛弯、跳健身操,累了就在树荫下的石凳上小憩。

  刘家寨、王家寨、彭家寨三个村民组的集成示范打造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经验”的节奏实施,在村容寨貌改造见效后,产业布局也将陆续铺开,全面振兴的步伐正在加快。“这三个组是民乐村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将引领全村发展,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探路。”王达志说。

  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村民思想意识与时俱进

  民乐村因为不“挨水”,地理位置远不如周边的临湖村子,距离清镇城区的车程也不近,村内也无工矿企业支撑,经济发展曾滞后于其他村寨,村民的发展意愿越来越低,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打工,成为红枫湖以西的一块“发展洼地”。

  两年前,在村里一场以“如何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题的坝坝会上,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和全村老少一起探讨产业发展。

  “咱们村的连片土地不少,但大多用来种苞谷红薯,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高。”

  “那就将连片土地集中起来,由村集体引入企业打造高效农业。”

  “要集中的话,就得流转大家的土地,可是我们都很担心流转后企业亏本付不起钱。”

  “那不用担心,企业会预付流转费,还优先聘用流转土地的群众进场务工。”

  ……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大家的热情越来越高,纷纷表示想把土地流转出去,一起抱团发展。

  就这样,在村“两委”带领下,将民乐村地势较为平坦的2000余亩土地整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以“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形式,逐步发展起葡萄、辣椒、羊肚菌等果蔬种植产业以及茶产业,发展得以加速。同时,上百位群众以务工形式直接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产业遍地开花后,民乐村这个后进村的发展活力得到释放,到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人均收入达2.6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王达志介绍,民乐村瞄准产业振兴,接下来将继续深入挖掘和放大自身的产业优势——刘家寨周末的赶集延续得很好,就在集市经济上做文章,将其做成品牌和特色,打通农民买卖的渠道和平台;王家寨原有的茶叶种植初具规模,就倾注更多精力去发展农事体验和精品果蔬种植;彭家寨牛肉产业很红火,就全力打造以特色餐饮为主导产业、以绿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辅助产业的“1+2”产业体系。

  从民乐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事例中可以看到,这里的致富产业红火了,村容寨貌美丽了,发展思路转变了,群众的生活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民宿、农家乐产业聚集区,挖掘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等乡土人才,保护和传承彝族二胡、苗族蜡染等非遗文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红枫湖,推动环湖党建示范带建设走深走实,奋力谱写‘民富、景美、产业强’的生态红枫新篇章,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红枫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祁开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