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

来源:贵阳日报     2023年04月10日        版次:A07    作者:

  王俊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新论断,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以此揭示和突显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精神维度。这为我们抓实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A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应置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景下来理解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不仅赋予了共同富裕新的时代内涵,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着更高的共同精神生活需求。相对于“物质文化需要”的表述而言,“美好生活需要”彰显出人的发展需要的全面提升。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过程中,人民不仅摆脱了物质贫困,更从精神贫困中解脱出来,开始寻求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同步发展。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期盼更多元的精神产品、更充实的精神食粮、更广泛的精神共识、更优良的精神环境以及更丰富的精神世界,追求与富起来的物质生活相适应的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表达着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精神向度的向往。

  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反映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课题。精神生活发展不平衡意味着个人精神生活质量和层次的高低不等,社会精神生活资源的配置不均;精神生活发展不充分意味着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精神生活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相对不足,社会精神生活的共识凝聚难度也随着社会阶层利益的日益分化而不断加大,个人精神生活的发展不足使之难以与物质生活实现有效匹配。问题的解决,要着力于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通过精神生活的平衡、充分发展来促进物质生活的平衡、充分发展。

  

  B 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应确立总体性视域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全体人民全区域、全方位、全过程的总体性富裕,是物质、精神、社会、生态等相结合的总体性富裕,也是差异性、多样化的总体性富裕。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所追求的总体性富裕不是同时同地同等的富裕,而是分阶段、有步骤、存差异的富裕。精神生活的主观感受特性,使得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更无法要求“整齐划一”,反而是以其差异性、多样性和过程性为基础的。因此,总体性视域的确立,既是对奠立于差异性、多样化物质生活之上的差异性、多样化精神生活事实的尊重,亦是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反映在精神生活上的积极回应。

  确立总体性视域,就是要充分理解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在推动总体性共同富裕、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独特价值定位,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精神生活对物质生活的促进和保障力量;就是要从内在把握精神生活构成的整体要素,注重精神生活目标、主体、内容、载体、环境等方面的总体协调共进和整体提质增效;就是要从外在进行社会精神问题的总体性治理,明确精神生活治理的对象,剖析社会精神问题生成的社会总体性原因,注重整体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相结合;就是要正确认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历史总体性与过程阶段性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先富群体、先富地区、先富领域以及先富带后富的合理性,并且正确意识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也是一个不断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相适应的动态发展过程,所以人民精神生活中出现的一定程度的不均衡性具有历史合理性。

  

  C 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应以提升人民的精神获得感为着力点

  获得感既包括物质获得感,也包括精神获得感。精神获得感与物质获得感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精神获得感虽不能离开物质获得感而独立存在,但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精神获得感的提升指人民在主观精神层面的感受和体验不断得到满足,而这种感受和体验来源于人民在认知、理解和内化客观精神产品的过程中,生成的外在精神产品与内在精神需要之间的契合性。在新时代境遇下,本质上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精神食粮等对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社会提供的精神产品是否能够解答人民的精神困惑,是否能够填补人民的精神空虚,是否能够在尊重价值多元化事实的前提下凝聚人民的精神共识等问题,都成为提升精神获得感和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课题。

  精神获得感的提升应在“感”上多下功夫,不断激发人民的精神感受、思想体验和情感共鸣。首先应着力于精神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产品的供给,根据人民的实际精神需要提升精神产品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让丰富多样的精神产品转化为合人民“口味”的精神食粮,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品味,倡导全民阅读启发思想、涵养浩气;其次应倡导和鼓励多元化、创新性的精神产品产出,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丰富精神产品类型、充盈人民精神生活上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再次应完善精神产品的传播条件,扩展和创设良好精神活动空间和舆论空间,增强人民的精神体验感和认同感,利用数字化技术树立分众化具体化的精神产品供给和叙事理念,从而促进人民精神获得感的全方位提升。

  萌蘖于新时代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课题,内含着时代的印迹和人民的现实诉求,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构、共同享有,使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作者系法学博士、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