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生产“工厂化” 种植管理“数字化”

——花溪区数字农业产业园助推食用菌产业发展见闻

来源:贵阳日报     2023年06月19日        版次:A06    作者:

  工人在车间忙碌。

  6月14日,走进花溪区数字农业产业园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将输送带上的鹿茸菇进行包装,这些食用菌是产业园入驻企业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工厂化生产出来的数字农业“结晶”。

  作为贵州省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园,花溪区数字农业项目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食用菌培养技术、栽培设备,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蘑菇生产从原材料入库、菌种培养、菌瓶培养、菌菇培养到采摘分选包装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通过推行“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三化融合,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全过程的质量保障能力。

  “传统农业会受天气、气候等因素影响,工厂化生产则能克服传统种植中的诸多痛点问题,通过引进先进的压缩空气系统,安装水处理系统,选用国内一流的制冷系统和灭菌系统等手段,实现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的全过程控制,做到全年不停产。”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郑徐说。

  工厂化让生产长效,数字化让管理智能。在控制系统方面,公司采用先进的智能化PLC控制系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出现异常时可立即向相关人员手机发送报警短信及报警电话。此外,还可随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运行情况,并通过终端监控大屏对装瓶车间、灭菌锅、冷却间、接种车间、培养室、搔菌室、生育室等设备运行情况、室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从“靠天吃饭”到全年不停产,变传统种植为工厂化生产。从今年2月试生产以来,花溪区数字农业项目每天可产出蘑菇4吨至5吨,力争到11月份产能达到每天生产40吨至45吨,确保实现满产后每年1.5亿产值的目标。

  工厂化发展农业产业的好处还有很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可最大化节约土地资源。

  “项目对土地的利用率非常高,如果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要达到现在的产能大概要几千亩土地,但我们只用了80多亩土地。同时,数字化管理流程能更好地把握蘑菇的品质,不少客户表示工厂生产的蘑菇很好,这也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订单和市场。”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法人代表奚俊说。截至目前,花溪区数字农业产业园生产出的菌菇已经销往重庆、成都、广东、湖南、广西等地。

  目前,数字产业园区主要以生产鹿茸菇和真姬菇为主。大量的生产订单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帮助他们从传统的种植农民变成专业的工人。

  花溪区青岩镇南街村村民谢贵平曾常年在外打工,半年前,他在离家只有10分钟路程的花溪区数字农业产业园找到工作,成为一名产线工人。

  “每瓶鹿茸菇的原料菌瓶重量在538克到568克之间,每框有25瓶,总重量在14.25千克到14.5千克之间。”聊起原料菌瓶的品控把握,谢贵平如数家珍。作为整个菌菇生产的关键环节,他所在的车间负责菌瓶的原料分装工作,每个菌瓶的均匀度、重量、装瓶高度等细节,将直接影响育菇生产。

  “刚来时什么都不懂,在正式投产前,我花了2个月时间学习,慢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产线工人。”谢贵平说。

  花溪区数字农业产业园作为花溪区属国有平台贵阳花溪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体化投资和深度市场化转型的有效路径,是近年来花溪区委、区政府立足新型工业化,聚焦“一主一特”“工业强区”战略的生动缩影。

  立足“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三化融合的科学管理,数字农业产业园正力争成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行业标杆。下一步,花溪区数字产业园将瞄准花溪区“一主一特”产业定位,积极对接上下游产业,与花溪区特色食品产业园形成互动,开发出更多与蘑菇相关的深加工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水平,并结合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农业产业,助推花溪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魏星 胡流冰川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文/图